上海美食在台灣——沈嘉祿《老上海美食》推薦序
(朱振藩)
在飲食日漸洋化、手藝講求時效的今日,人們開始懷舊,想
就飲食發展軌跡來看,上海和台灣(尤其是台北)過程既相
按本書作者沈嘉祿先生的講法,「四大金剛」分別是大餅、
早年賣這些早點的,以老兵居多,後由勤苦耐勞的客家人接
上海點心能在台灣發揚光大者,不得不提小籠包、水煎包、
小籠包自台北的「三六九點心」後,經由「鼎泰豐」打出名
原名生煎饅頭或包子的水煎包,而今在台灣,確實大行其道
又,酥香無比、入口即化的蟹殼黃,其上每冠以「重酥」二
其他如炸臭豆腐、小餛飩、蘿蔔絲餅、鮮肉大包、油豆腐細
至於菜餚方面,其菜式之精美,其佳味之紛呈,豈只不遜而
我在民國壹佰年教師節前,自公職退休後,終於如願以償,
有趣的是,第一次邀我去上海品味的,就是「上海極品軒餐
而第二、三次陪我在上海走透透的,則是「上海小館」的馮
最精采的兩餐,均就食「德興館」,這個本幫菜名館,創製
此外,與大陸飲食名家沈宏非品享「汪英的私房菜」,餚點
作者沈嘉祿的這本《老上海美食》,乃繼《上海老味道》之
(朱振藩)
在飲食日漸洋化、手藝講求時效的今日,人們開始懷舊,想
就飲食發展軌跡來看,上海和台灣(尤其是台北)過程既相
按本書作者沈嘉祿先生的講法,「四大金剛」分別是大餅、
早年賣這些早點的,以老兵居多,後由勤苦耐勞的客家人接
上海點心能在台灣發揚光大者,不得不提小籠包、水煎包、
小籠包自台北的「三六九點心」後,經由「鼎泰豐」打出名
原名生煎饅頭或包子的水煎包,而今在台灣,確實大行其道
又,酥香無比、入口即化的蟹殼黃,其上每冠以「重酥」二
其他如炸臭豆腐、小餛飩、蘿蔔絲餅、鮮肉大包、油豆腐細
至於菜餚方面,其菜式之精美,其佳味之紛呈,豈只不遜而
我在民國壹佰年教師節前,自公職退休後,終於如願以償,
有趣的是,第一次邀我去上海品味的,就是「上海極品軒餐
而第二、三次陪我在上海走透透的,則是「上海小館」的馮
最精采的兩餐,均就食「德興館」,這個本幫菜名館,創製
此外,與大陸飲食名家沈宏非品享「汪英的私房菜」,餚點
作者沈嘉祿的這本《老上海美食》,乃繼《上海老味道》之
 
.jp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