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9日 星期日

布袋戲展示“臺灣味道”(2012.12.4《新京報》)


2012.12.4《新京報》
布袋戲展示“臺灣味道”

新京報訊 (記者劉雅婧)

          精緻的偶衣、栩栩如生的偶人、妙趣橫生的布袋戲演示,仿佛瞬間把觀眾帶到了海峽彼岸。”這是日前正在蟹島舉行的北京國際動漫博覽會的臺灣展區的表演場景。
  “這是臺灣業界首次以全產業鏈形式在大陸亮相,旨在把臺灣的味道在北京進行推廣。” 策展人——臺灣龍圖騰文化公司楊宗翰告訴記者,昨日是臺灣主題日,臺灣展區劃分為幾個功能區,其中包括臺灣動漫圖書銷售區、臺灣五大名家作品展示區、布袋戲偶展示和演示區、著名動畫導演史明輝作品展示專區等。以凸顯臺灣元素,輸出臺灣本土文化為目的。

  獨一無二的布袋戲
  現場,三昧堂布袋戲偶團隊搭建起了演出台,他們除了演出布袋戲外,還現場DIY偶人,展示區把從劈形到落款九大步驟展示在觀眾眼前。據三昧堂的行政總監嚴仁鴻介紹,本次展示的十六個人偶,每個的製作成本為一萬元人民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綽號為“北京小姐”名為“太平宮主”的偶人,身高一米五,專門為本屆博覽會製作,共耗費幾個月時間。
  嚴仁鴻說,演出不以收回成本為目的,旨在讓大陸瞭解臺灣本土文化。作為臺灣最有代表性的戲種之一,布袋戲與臺灣動漫業聯繫緊密,成為諸多影視劇和藝術創作的素材,不少戲迷還專門對偶人們進行cosplay
  布袋戲於上世紀60年代正式搬上電視,幾乎承載幾代臺灣人的成長經驗,於70年代開始放映的《霹靂布袋戲》,已經擁有固定的收視族群,2000年電視布袋戲作品《聖石傳說》開拍,同年,著名臺灣漫畫家鄭問繪製了漫畫作品《大霹靂》。據介紹,臺灣現有200多萬的布袋戲收視群體,布袋戲的衍生作品也十分豐富。

  老中青三代展示臺灣動漫發展史
  在陳列區,有包括臺灣幾米、鄭問、蔡志忠等五大名家的作品展示區。楊宗翰告訴記者,挑選的五位元作者不僅受大陸讀者歡迎,其作品經歷也完整地展示了臺灣漫畫二十年來的發展歷程。其中既有劉興欽、王澤等老一輩漫畫家,也有中生代代表:鄭問、幾米和蔡志忠等。還有代表青年一代的“臺灣開拓動漫祭”,後者在臺灣已經做了十屆。
  
亮相名家  史明輝帶來《寂寞碼頭》
  臺灣著名動畫片導演史明輝帶來了包括新作《寂寞碼頭》等六部作品,在同日進行了《寂寞碼頭》的首映,史明輝曾獲金馬獎最佳短片,臺北電影獎動畫首獎以及艾米獎,是目前臺灣在國際獲獎最多的動畫片導演。
  他告訴記者,儘管自己是在以西方手法與東方元素進行結合,但是地緣性始終是自己作品的核心,東方文化和臺灣本島文化決定了作品的氣質,在主題演講《動漫原創從說好故事開始》結束後,他告訴記者,臺灣動漫界的優勢在於創作的學風和文風自由不刻板,大陸的優勢在於有巨大的市場,且有更好的政策扶持,兩岸合作可以進行優勢互補。“我們在中華文化圈中,不能完全仰仗歐美、日韓,而是要做自己特色的動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