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讓人每天一點一點的像是少了什麼,又好似多了什麼的,應該就是《光陰》。


編輯手札 》
讓人每天一點一點的像是少了什麼,又好似多了什麼的,應該就是《光陰》。【好設計】中文書:申賦漁《光陰》設計概念
文/霧室
季節的流轉對人們來說都有一種共同的節奏和規律,像是身體和呼吸可以感受到溫度與溼度,或是身處在大自然裡可以感知到四季變換的色彩更迭。然而,讓人每天一點一點的像是少了什麼,又好似多了什麼的,應該就是光陰。

《光陰》一書,記錄著關於24個節氣的故事,每個篇章中極富特色的農民畫,皆來自傳統生活中的各種鄉村風情,豐富了閱讀時的想像空間。

「最先感到春之氣息的,是蟄伏在泥土裡的小蟲。然而牠們並未醒來,只是懶懶地伸伸手腳,依然瞌睡著。」這是〈立春〉文中的一小段文字,聽幾位編輯轉述說,讀到這都會不經意的微笑。也發現每個節氣日期的設定,像是:「立春——陽曆2月4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15度。」在一個日期的前後,依循著太陽的方位;這樣訂定節氣日期的感覺很悠哉,也讓人感覺到節氣是漸漸的轉換著。

心想,設計時因保有這樣簡單的快樂,傳達出書中平凡卻詩意的生活,讓讀者感覺到這是一本「色彩繽紛、溫暖,而且恣意生活的書」。在邀請插畫家郭彥廷繪製封面時,除了插畫家原有的溫柔筆觸外,我們也給予了一些畫面的想法。

以俯視的角度呈現,試想一棵樹的季節變化:「春天偶爾露面的暖陽、盛夏裡的微微嫩綠;秋意漸濃的黃葉色調,到大地冬寒的落葉萎凋。四

季落下的位置要同日晷的走向相似……」蝴蝶頁與書腰的色彩都搭配了鵝黃色,希望讓讀者有一種暖陽的感覺。

季節漸變的想法也延伸到內頁設計中,在左頁依造春(粉紅)、夏(翠綠)、秋(褐色)、冬(藍灰)最後再回到春,年復一年;當翻動書頁時,可以感受到季節的輪替還有自然的微風吹起 。

在與編輯討論本書時,最先感受到的是時序在大地上色彩的變化,以及週而復始的季節循環。在書衣的折口上我們設計了一個可拆下的「光樹日晷」。當書封攤平時日晷豎立於書背上,光影的變化與四季融合在一起,讀者依隨著如日照變換的光投射在書封上,產生了時間的軌跡,並讓這本書在設計上呈現出更大的自然觀。

出處:博客來 人文科普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